English

砥水中流见真功

1998-07-2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范志臣 我有话说

江苏省镇江市东,大运河边,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——丹徒县辛丰镇,在小镇的东北,有一个名叫基冯村的地方。这个十几年前还是家家矮屋、户户务农的庄子,而今已是楼挨楼、柏油路走其间的小康村落,造成这一巨变的是村里一个不断壮大的企业——江苏华盛轴承股份有限公司。

这个原名镇江市微型轴承厂的企业1983年仅有百把平方米简陋的厂房、几台陈旧的设备,全部资产不足9万元,而外债却高达17万元。为村里在外跑了8年供销的基守成还未来得及太多的思考,便被推上了厂长的岗位。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临危受命后,和二十多个穷弟兄开始了艰苦的创业,凭着借来的一万八千元钱,让厂里响起了机器的轰鸣。

艰难的创业,艰难的历程,从年产值仅有12万元、利润5.8万元发展到1997年的年销售额6560万元、创利税570万元,企业实现了发展的“三级跳”。现在企业面貌已今非昔比:占地已有52000平方米,职工650人;花园工厂,绿树成荫;设备新,技术高,成为全国乡镇企业百强之一,企业名称也变为江苏华盛轴承股份有限公司。

一个企业发展了,几个企业成长了,辛丰镇,这个有着数家轴承厂的镇子已成为江苏省著名的轴承生产基地。然而到了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时候,辛丰镇上的企业也和其他地方的乡镇企业一样,有起有落。机械制造行业是个老产业,轴承市场目前更是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,全国年产轴承20亿套,而需求仅为17亿套,如此供过于求的局势,使不少轴承生产厂难以为继,辛丰镇上有的企业也没能幸免,破产关门了。而华盛公司却订货不断,厂里日日满负荷生产,产品供不应求,成为笑在后面的成功者。这种“愁”和“欢乐”的对比,给人以深深的启示。

启示之一,办企业要有高的人才素质。用基守成的话讲,搞企业,发展经济,一定要破除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,依托技术求进步,面向市场求发展,华盛公司不断发展的原因在于狠抓产品质量的提高,不断强化内部管理,逐步提高人员素质。

启示之二,质量就是信誉,就是牌子。企业初创,华盛人就紧抓质量不放,用质量管理(PTCA)带动各项基础管理。高质量的产品换来了高度的企业信誉,华盛公司为金城集团等企业配套的微型轴承,被采购者定为A级免检货品,稳定的质量变成了稳定的市场需求。

启示之三,严抓管理,拼价格,抢市场。基守成和他的伙伴们在多年的实践中,闯出了一条“分块核算,包干到人”的管理道路,每一个产品中的原材料成本、能源消耗、设备耗损、人工价格都有严格的控制,实现了产品成本的事前控制,杜绝了企业的内部浪费。

启示之四,注重企业积累,不盲目铺摊子,日子好时想到难时,未雨绸缪是华盛成功的又一秘诀。

启示之五,紧抓市场不放松。作为大企业的配套产品,基守成就围绕相关企业作文章,产品攻进去了还不行,要根据用户反馈提高产品质量、改进产品的适用性;致力于开拓新的产品市场,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。

企业大了,富了,基守成和华盛却没有忘记回报社会,造福一方。企业历年上缴村里800余万元的管理费和870万元税金。依靠企业的不断发展,基冯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过去低矮的村户已被一幢幢洋楼取代,泥泞的村间小道已成为平坦的柏油路。从村头望去,小康的概念一目了然。村民们没有忘记是谁带给他们的这一切,他们激动地说:“没有华盛厂、没有基总,就没有基冯村的今天,就没有我们的今天。”

基守成,这位已是华盛公司董事长的成功企业家经常讲:“什么是企业家,企业就是你的家。”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十几年了,几千个日日夜夜,他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时间是在厂里度过的,冬寒夏暑,岁月如梭,基守成老了,但是企业大了,职工笑了,乡里富了,这一切使他感到了一些安慰,有人问他是否感到满足,他说:“一个企业好了,一个村子富了,这还不够,人活几十年,就应该再多为国家做点贡献,为社会做点好事,给自己留下点好名声。如果小富即安,不思进取,迟早要掉队,只有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,才能永葆青春,不断成功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